沽源县城西行驱车35公里,就是黄盖淖镇。 “就这儿,到了。”车辆行驶40多分钟后,操着一口纯正沽源话的任建军,伸手指着一座二层小楼说。 这座小楼是沽源县人民法院黄盖淖法庭的所在地。这个最基层的法庭虽然只有1名审判长、1名审判员、1名书记员,却承担着审理黄盖淖镇、九连城镇、白土窑乡、西辛营乡86个行政村的民事经济案件。 这两镇两乡面积1000平方公里,人口总计7.3万人。任建军作为黄盖淖法庭的庭长,从2010年到任后,先后侦办了600多起各类民事案件,其中调解率就达95%以上,这个成绩让黄盖淖法庭的工作人员都感到些许自豪。也正因为如此,任建军的办案能力在沽源县的法院系统中有口皆碑。 “我们这里人手少,案子多。打架的,离婚的,还有闹经济纠纷的,多数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。但可别小瞧了这些农民,到了法庭都挺强硬,工作挺难做。” 38岁的任建军耿直、爽朗,不穿法官制服,与普通的坝上汉子无异。 同事们有时会问:“任庭长,你的案子咋办得这么好?”任建军总是谦虚地嘿嘿一笑。 或许是因为做过6年小学老师的缘故,能说会道;也或许是当庭长之前曾在黄盖淖法庭担任了6年的书记员、审判员,对当地村情民风了解深刻,任建军每当遇到挠头棘手的案子,总能在原告和被告面前,找到“法”与“情”的最佳平衡点。 2010年6月,一起因打架发生的经济纠纷案件至今让任建军记忆深刻。 沈某家的牛闯进石某家的菜地,20岁的石某将50多岁的沈某打成轻微伤,石某因伤人被行政拘留3天。由于人身损害赔偿问题,沈某将石某告上法庭。开庭前,原被告双方争吵不休,任建军耐着性子平复了双方的情绪,由于矛盾尖锐,庭审持续了整整一天。最后,法庭判决石某承担了70%的责任,赔偿沈某7000多元。可之后石某拒不履行,原告几乎天天到法庭找任建军。任建军又不断找石某做工作,最终支付了赔偿金。 任建军经常下乡,入户走访,向原被告双方送达文书。同时,还要向村民进行普法宣传。因为辖区面积大,有的时候一去就是一整天,“以前做法官都是被动的等着原被告上门,现在要主动上门服务,这体现了执法部门工作方式的转变。” 去年5月14日,任建军和法庭的工作人员下乡到当事人家中处理一起离婚案。他们邀请人民调解员、基层干部、当事人的亲朋好友组成调解团,在当事人的炕头上开庭审理。经过几个小时的调解,原告和被告最终和好如初。之后,“炕头巡回审判”机制在沽源县人民法院推行起来,几个月时间里,已巡回审理各类矛盾纠纷25件,调解离婚案19件。任建军和其他法官一起被村民亲切地称为“坑头法官”。 任建军用他“执法为民”的实际行动,践行着扎根基层、服务基层的使命,树立了法务工作者的榜样。 |
关键词:基层 法庭 工作 |